中国学生在美国大学栽在什么课上?
我是教历史的,说话肯定有偏见。在我看来:对中国学生而言,留美最严峻的挑战,大概就是文科。因为文科的语言文化障碍最大。一般美国大学,都有所谓“共同要求”,即不管什么专业,都要在“普通教育”领域完成若干指定课程才可毕业。哪怕是学理工的,也必须修满一定的文科课程。
我是教历史的,说话肯定有偏见。在我看来:对中国学生而言,留美最严峻的挑战,大概就是文科。因为文科的语言文化障碍最大。一般美国大学,都有所谓“共同要求”,即不管什么专业,都要在“普通教育”领域完成若干指定课程才可毕业。哪怕是学理工的,也必须修满一定的文科课程。这些文科课程对语言和历史文化的依赖性高,成为中国学生的杀手,不提前准备,则往往一进学校就马失前蹄。在某种意义上说,去美国读本科,难于读研究生。读研究生,你可以一头钻进专业里去。比如学会计,整个研究生课程就那么几个专业词汇,语言障碍很小。读本科,则要修好几个躲不开的文科课程,要求的阅读量很大。
中国学生在美国大学栽在什么课上?
那么,什么是最流行的文科必修课呢?什么是最可能挡道的障碍物?恐怕是美国史。在大约18%的美国大学,美国史属于必修课。我还没有发现任何的一门课的必修要求达到这么高的比例。这里需要注意:这18%的比例本身,是对现实的严重误导性描述。因为要求必修美国史的大学,多是规模巨大的州立大学,吸收了大部分学生。比如加州大学体系,每个分校都是几万人,都有美国史的必修。其核心哲学是:美国的居民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,必须具备美国历史和制度的基本训练。州立大学受州议会的制约,州议会往往要求拿着纳税人钱的大学为培养良好的公民尽到责任。这大概是州立大学多有美国史必修的原因之一。不久前媒体报道,有30所小型私立文理学院没有美国史的必修。但这些学院的规模,往往不及州立大学的10%,没有几个中国学生会到那里就读。
那些不要求美国史必修的学校,往往是两种情况。一种如伊利诺斯香槟分校,要求你至少修一门西方史。这可以是美国史,可以是欧洲中世纪史等等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以为中国学生最好还是选门美国史,对日后在美国工作和生活更有用些。另一种情况,则是用更专门的美国史或美国研究课程代替,比如民权运动这种课程,不是美国史,却要求大量的美国史背景知识。没有美国史的训练,还是要吃亏不少。
中国学生在这方面,往往处于“输在起跑线上”的状态。因为美国同学在高中基本都修了美国史。只要文科课程,一旦涉及美国的事情,总和美国史相关。从《独立宣言》,到林肯、马丁路德金的演讲,离开美国史的框架就难以深入理解。从这个角度看,2016年开始的SAT改革,主题之一就是把美国史中的经典文献搬进考试,等于美国史进入了SAT。这并不仅仅是门考试改革的问题。考试这么改,是要适应或者反映大学对于阅读的要求。其实,即使是SAT没有这样的改革,美国史的基本词汇,在大学的读物中也到处都是。看看美国史的目录就知道,题目不仅包括政治、军事,而且还有经济、社会生活、文化、科技、环境、地理等等,领域广泛,什么样的词汇和知识背景都有。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,我建议中国留美学子在临行前,哪怕临时抱佛脚,也要啃一啃美国史。
当然,美国史要掌握,绝非临时抱佛脚就可以的。看看AP美国史的教材就知道,这是一年的课程,每章基本是按照高中每周的阅读量设计。一章的份量,大致相当于普通读物的四五十页左右。大学课程,阅读量当然要更大一些。其实,即使在高中的教学中,实际阅读量也会多不少,因为老师往往会提供若干补充读物,特别是史料。由此可见,进大学后,即使全选这种入门级的课程,五门加起来每周的阅读量在两三百页。这也是我一再强调学生要有每周读200页能力的原因。从我今年教学的经验看,一些SAT考到2000分以上的学生,美国史读了前三章经常还找不到感觉。比如一上来碰到天主教、新教、清教这几个基本概念,学生马上就晕头转向。即使如此,我也建议这些学子坚持。留美临行前几个月虽然时间不够,但是稍微学一点,也比完全不学好。到美国大学后头两个月压力最大。此时如果选了美国史的课,那么事先的临时抱佛脚,正好预习了这两个月的课程。
从长远看,美国史还是需要提早准备。美国史几乎是AP考试中最流行的文科课程。我不认为大部分中国的高中生能通过AP美国史的考试。但是,即使通不过,或者根本不去考,先学一遍,进美国大学后在文科方面底气肯定还是要强很多,一般的阅读能力也会强很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