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全球留学新闻

出国留学之前:先找到你的“看家本事”

艾迪留学 2015年5月14日
本文标签关键词: 留学生 海外趣闻

希拉里·克林顿竞选总统的鼓点越敲越响,让人不禁想起2008年她的一段竞选广告:夜深人静,美国人民都在熟睡。突然白宫的电话铃声响起,世界有大事发生。广告问选民:谁接这个电话你最放心?

希拉里·克林顿竞选总统的鼓点越敲越响,让人不禁想起2008年她的一段竞选广告:夜深人静,美国人民都在熟睡。突然白宫的电话铃声响起,世界有大事发生。广告问选民:谁接这个电话你最放心?

这大概是2008年大选最戏剧化的电视广告,意在凸显经验丰富的希拉里对初出茅庐的奥巴马的优势。当然,这也反映着总统责任之重大。也许半夜三点,世界就突然进入了紧急状态。

其实,白宫半夜三点的电话确实响过,那是在1978年。但是,这个紧急电话不是关于核战争或任何重大突发事件,而是力图开启改革开放的邓小平要求向美国派遣大量留学生。当时,卡特总统的科学顾问Frank Press率领美国科学家代表团访华,在见邓小平时,随团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主席Richard Atkinson 还特别问起:如果中国派留学生到美国,你是否担心这些学生的“未来”。当时在美国人眼里,中国还是个封闭的国家,对西方充满警惕。没有想到,邓小平要求美国立即接受700名中国留学生,并在未来几年内接受几万名。美国人当场就被雷晕了。Frank Press觉得情况紧急,半夜三点钟打电话把卡特总统叫醒,要求他批准这一计划。据说卡特当场答应了以后,似乎人还没醒过来。

这是傅高义的《邓小平传》中记下的一段佳话。如今,留学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中的核心公共话题之一,而且这个话题只会越来越大。这体现了全球化在教育上的表现,以及中国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准的全面提高。留美已经从精英走向平民,带来的挑战也非常之大。留美热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今天的一大变化,就是低龄化。过去留美的主要是研究生,现在则是大学本科生,甚至高中、初中的小留学生也迅速崛起。这就给留学准备带来了严峻的挑战。

我个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留学,属于“老一代”留学潮的末班车了。在那个时代,出去读博士的比较多,年龄也比较大,许多人快三十才出去。那时学外语的条件不比当今,在英语方面的准备相当不足。但是,美国的研究院注重专业,不像本科那样讲究通才教育,你可以躲在自己的专业中,回避许多语言文化上的障碍。另外,出国时年纪大,人成熟不少,准备的时间也长一些。更何况大家多是拿全奖出去,选拔很严,出去后适应能力自然比较强。也许更为重要的是,到那个年纪出去,大家多多少少练就了点“看家本事”,有一技之长,能够为校园作出贡献。记得有一次上讨论班,明明是我没有读完指定阅读,心里很虚,轮到发言时就急中生智,抓住作者的主要论点,用一大堆中国的例证对之质疑了一番,老师和同学居然听得出神,大大出了一通风头。

现在的小留学生情况迥异。首先,美国的本科注重通才教育。你数理化不管怎么好,也要选不少文科课程,赶上些美国史之类的必修,语言文化上的障碍很难绕过去。另外,这些小孩子缺乏社会经验,也谈不上什么一技之长,到了那里难以通过“发挥优势”来出人头地。美国的学校招收外国学生,除了挣学费外,一大动机就是增加校园的多元性。具体而言,中国崛起了,那么中国是个什么样子?中国文化的规则和价值是什么?好的大学,希望有些中国学生作为活范本,让美国学生加强对中国的了解。可惜的是,许多小留学生在国内一味应试,不了解社会。我曾教过一个孩子,连“盲流”、“鬼城”等等都不知道。这样,他们对于校园文化的价值,就基本丧失了。

也许,最重要的问题是年龄太小,准备留学的时间短,不仅没有“中国经验”拿到美国“兜售”,更缺乏必要的语言和文化基础接受美国文化。我们当年出去读研究院,都是自己准备,像个拓荒者,整个过程非常独立。当时的家长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,更不用说留学了。现在留学年龄一降,问题就来了。毕竟,留学必须进行长线准备。18岁出去,准备过程至少5年上下,也就是从孩子还不太懂事的时候开始。未成熟的孩子自己无法进行长期规划,自然凸显了家长角色之重要。

可惜,现在的家长虽说大部分都受过高等教育,但真有留学经验的,特别是有成功留学经验的,还是绝对少数。包括我在内的这一代留学生,即使很成功的,有的也是研究院的经验,很少有在美国读过本科的。目前国内的中小学虽然开设了不少国际班,但老师们大体也是如此,基本没有留学经验。结果,大家准备留学往往道听途说,盲目跟风,弄得孩子手足无措。

可见,留学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家长的问题。家长为孩子规划的好坏,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孩子的成败。

扫码咨询小助手

美国留学小助手

在线评估

看看你适合学什么
专家为你设计最佳留学方案
  • 1.填写你的留学意向
  • 2.填写你的个人信息
  • 3.填写你的教育背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