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加拿大留学海外生活

海外日记 — 体验UBC

Yawei 2009年4月8日
本文标签关键词:

故事主人翁介绍:


    赵雅蔚,2008年6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。2008年9月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 (Sauder School of Business) 学习,获入学奖学金。 她于9月至11月担任Commerce Undergraduate Society Class Liaison, 帮助宣传商学院各项活动,协助完成教师评估。自2008年12月至今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Continuous Study(继续教育)任志愿者。于10月组织成立International Business Club (对外经贸社) Mandarin Group (中文组),任Coordinator(负责人)至今,旨在传播中国文化,帮助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学习中文。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中获得平均分90(A+)的优异成绩。


 


体验UBC

    8月,UBC为国际留学生举行了两场导航活动。8月14日,为期两周的新生导航活动Jump Start拉开序幕。两周里,留学生们一同熟悉校园,参加联谊会,游览温哥华,参与各类的讲座和培训。讲座和培训的主题包括UBC的教学模式,校园的硬件设施,有效的学习方法等。学生与教授们面对面交流,了解UBC的办学模式和教授的教学理念。8月29日,为期3天留学生导航GALA中,UBC近300个社团在校园中设摊展览,介绍UBC丰富的社团活动。International House 是国际学生的服务机构。除了帮助留学生办理保险,护照续签等手续,International House还在万圣节,圣诞节等西方传统节日为留学生举办聚会,让留学生们感受异国文化。


Mentoring Program (指导员计划)

    每一名新生都有机会拥有自己的Mentor。Mentor大多是大三大四的学生,一对一地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学习,生活等方面的帮助。我的第一个Mentor是北京来的留学生。他的自信与阳光让我深受感染,而他对新文化的包容和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更让初入UBC,苦恼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我深受启发。我的另一个Mentor Kelly是一名韩国留学生。因为曾拥有和我同样的留学经历,Kelly显得格外体贴和善解人意。她告诉我学习的窍门,带我熟悉校园的各类设施,向我介绍社团活动。当我被学习和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时,更是Kelly的鼓励让我重拾自信。10月,我遇到了我的第三个Mentor,商学院会计专业大四的学生Howard。大四的Howard正在选择毕业后的去向。他向我介绍商学院的深造机会,公司的招聘情况,用人制度。商学院四年的学习生活,更让他熟悉各种选课制度和实习机会。他的忠告,不仅帮助我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,而且鞭策我更认真仔细地思考自己的未来。


 


个人日记:


    期末考试结束的那天,温哥华又下起了雪,一个人漫步在雪中,无意识得走到了玫瑰花园,望着大海,四个月的苦辣酸甜,顿时涌上心头。

    犹记得在飞机上俯瞰温哥华,看浩瀚的大海,低矮的楼房和连绵的山脉,我像一个第一次走出家门的孩子,觉得一切都那么陌生。下了飞机,开银行账户,买电脑,买手机,我无意识地跟着妈妈的朋友,在温哥华四处跑。北美的9月是很美的。湛蓝的天空,五颜六色的树叶,和矮房子里透出的晕黄的灯光,理应是这座旅游城市最吸引人的地方。然而正是这温馨而又陌生的场景,一次又一次地引起我的乡思和恐慌。

    抵达温哥华的第四天,我住进宿舍。参加一个又一个尴尬的Icebreaker(破冰活动),看到女生们聚在屋子里喝酒,聊天,我站在一边,靠着墙,什么也听不懂,什么也看不明白,一个人傻笑。终于忍不住内心的伤心,走出房间,向家里打电话。那个傍晚,我抱着电话号啕大哭,语言的障碍,文化的差异,和在新世界的无助感,让我趋于崩溃。打完了电话,生活还要继续,人在得不到帮助的时候,反而会有一种超人的力量。那一晚,我红着眼睛去参加宿生活动。我知道生活才刚刚开始。

    我不知道真正开始上课的经历刚从哪里讲起。只记得刚上课的时候,总向身边的人借笔记,生怕自己听漏了什么。记得在组织的行为学的课上,教授问谁愿意当Liaison时,我本能的举起了手,却甚至不知道liaison是什么意思。记得每一次自我介绍,我都会说,自己是刚从中国来的国际学生,想以此

保护自己。记得我那时总在校园里迷路,总要花一整晚预习完教授两个小时讲完的课程,甚至分不清“How are you?”什么时候是问候,什么时候是问有什么事。那时候,我最大的愿望,就是成为一个正常人。一个能和别人正常地交流,一个明白这个陌生世界种种规则的人。

    慢慢地,我能听得懂课,看得懂书,开始去参加社团的活动,去各式各样的Workshop, 又在World Cities Night和商界的知名人士讨论交流。我渐渐变得开放,变得自信。后来有一天,我决定去参加社团的面试。 第三次面试的成功,让我当上了Language Group Coordinator。

    一切都慢慢地好起来,陌生的世界趋于熟悉,潜在的规则渐渐明了。当我打破心中的恐惧,寻求帮助,我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。当我敞开胸怀,去接受和自己不一样的人,我得到了难能可贵的友谊和温情。当我将失败看作成长而非耻辱,我的心中多了一份淡定和自如。

    现在的我,率领着10余人的团队,帮助外国人学习中文,了解中国文化。当上了Outstanding

Liaison。在UBC Continuous Study 做志愿者。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讲座,活动。去参加万圣节圣

     诞节的狂欢,体验不同的文化。去听人们讲他们的经历,他们的理念与文化,讲他们对人生对思考,对世界的关注。我也常常周末在图书馆里呆一整天。期末,我拿了全A的成绩。

   我是打着国际学生的名号走进UBC的。那时的我,得到的大多是同情,然而人要立足,靠得是实力赢来的尊重。离家的日子很孤单,孤单得让我甚至不敢打电话回家,怕听到电话那头熟悉的声音。异乡的日子很无奈,哭泣后,没有肩膀可以依靠,只能擦干泪水,独自面对生活。

   从一个文化走向另一文化,从一个教育体系走向另一个教育体系,我曾有太多的不适应。两国的高中教育,不仅仅是课程的不同,更是教育理念的差异。我没有AP,IB的成绩,没有社会实践的经历。然而过去的生活教会我坚强,上进,教我应对繁重的学业,更是那时打下的中文基础,让我踏出了进入社团的第一步。

   18岁这一年,我独自离家,走出舒适的生活,接受风雨的洗礼,去看一个更大的世界。在一次次的磨砺中成长,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坚强,用一种的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文化,用一种新的方式,爱己,爱人,爱自己的祖国。


 


 


 

扫码咨询小助手

美国留学小助手

在线评估

看看你适合学什么
专家为你设计最佳留学方案
  • 1.填写你的留学意向
  • 2.填写你的个人信息
  • 3.填写你的教育背景